都説“女人是情緒化動物”,英國一項研究證實了這一點:很多瑣事都能讓女性發脾氣,如果把她們鬧情緒的時間加起來,每年可達10天。發脾氣事小,惹一身病事大,女性要格外警惕“情緒病”。
女性抑鬱風險是男性兩倍
該研究發現,2/3的受訪女性認同,女性比男性更情緒化;1/7的女性坦陳自己發脾氣比高興多;女性每週平均煩惱5小時,但在她們的男伴眼裏,每週發牢騷的時間接近8小時。“覺得自己胖了”“錢不夠花”“伴侶不聽自己説話”“天氣不好”“堵車”等瑣事都可能催生女性的壞情緒。
小情緒來了總得想辦法疏解。研究發現,不少女性的減壓方法並不健康。比如,1/5的女性通過購物減壓,2/5的女性借酒澆愁,1/10的女性狂吃巧克力解憂。不過,也有22%的女性通過運動發泄壞情緒,5%會選擇睡個好覺,1/5靠與子女互動重拾心情。作為女性的堅實後盾,男伴的表現並不“爺們”,68%的男士會溜走,只有15%會和女伴説説話。
很多男性猜不透女伴的心。明明覺得自己做得夠好了,她還是説不疼她;莫名其妙發脾氣,又不説原因,事後才埋怨你忘了結婚紀念日;為了一點瑣事就大動干戈,甚至上綱上線,説你不愛她……女性的情緒就像隨時會爆發的火山,讓男性頭痛不已。
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教授陳祉妍告訴《生命時報》記者,女性對情緒的體驗更加強烈,遇到開心事笑得更開心,遇到糟心事更容易傷心難過。有統計表明,青春期後,女性患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。陳祉妍解釋説,女性常會有反芻性思維。正如牛羊等將半消化的食物從胃裏返回嘴裏咀嚼一樣,一件事情過去了,女性還會反覆想,向不同人傾訴。這是女性常見的壓力應對方式,對疏解負面情緒有一定的自我治療作用。男性的應對方式常常是迴避。因此很多夫妻吵架,原因就是妻子要馬上解決矛盾,而丈夫卻避而不談,甚至摔門離去。
情緒不穩定,惹來一身病
中醫有句話叫“百病皆生於氣”。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副主任、博士生導師周迎春指出,女性一生激素水平不斷變化,與情緒波動關係密切,其中雌激素和孕酮的影響力最大。負面情緒長期累積會導致一系列“情緒病”。
第一,月經失調。這是最常見的女性情緒病。周迎春説,只要長期處於情緒波動狀態,就容易月經失調、痛經等。此外,乳腺增生、卵巢囊腫、子宮肌瘤、泌尿系統感染、婦科慢性炎症、乳腺癌等婦科疾病,都與情緒有密切聯繫。
第二,胃腸道疾病。胃腸道是人類最大的情緒器官。很多人生氣時會覺得“胃彷彿絞在了一起,疼痛難忍”,就是因為壞情緒讓胃功能失調了。胃炎、消化不良、便秘、腹瀉、腸道炎症以及説不清原因的腹痛等,都可能與情緒有關。情緒波動還可能導致胃腸道菌羣失調,影響消化功能。
第三,內分泌疾病。長期壓力大、緊張焦慮的女性容易患甲狀腺疾病。據統計,70%的甲狀腺疾病發病前有不良情志刺激。反過來,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女性,更容易脾氣暴躁。
第四,心血管疾病。多數患高血壓、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,常伴有焦慮和抑鬱。心理不平衡可促成心血管疾病的發生,心血管疾病又會進一步造成心理緊張、失衡,兩者相互影響。現在很多醫院都開設“雙心門診”,就是為了解決一些心臟病患者的心理問題。
第五,皮膚問題。不少皮膚疾病如蕁麻疹、神經性皮炎、斑禿、牛皮癬、濕疹、皮膚瘙癢等,其病因、發病過程、疾病演變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。另一方面,皮膚疾病又常常困擾患者,引起焦慮、煩燥不安等壞情緒。
情緒波動大還對心理和人際關係不利。陳祉妍告訴記者,人的情緒、認知和行為三者關係密切。比如,工作勞累會導致情緒沮喪,進而誘發一些陰暗的想法,讓情緒更惡劣,工作沒法開展。有的女性動不動就發脾氣、一言不合就哭泣、有話不好好説,久而久之身邊的朋友會逐漸遠離。缺乏社會支持系統會進一步加劇情緒波動,形成惡性循環。陳祉妍説,情緒波動大的弊端還體現在親子關係和婚姻上。情緒控制能力較差的女性,養育出來的孩子往往缺乏耐心、言行偏激、安全感差、情商較低。研究表明,一個人與父母、配偶的關係好壞,情緒穩定性的影響最大。
人人都應學心理技能
美國精神分析師朱莉·霍蘭説過,女人就需要情緒起伏,這是我們的優勢,而不是弱點。不斷變化的激素水平使得女性更具同理心,直覺更敏鋭,讓女性能更好地覺察周圍環境,關注孩子的需求,解讀伴侶的用意,適應各種角色。女性應學會調控情緒,以邁向幸福、不失控的生活。當壞情緒不期而至,可以試試陳祉妍推薦的兩個好辦法:
一是閲讀心理自助讀物。這類讀物大多是將認知行為療法進行生活化、通俗化的處理,有助打破舊的思維模式,糾正挫敗自己的想法和行為,擺脱負面情緒。陳祉妍解釋説,情緒是由認知理解產生的,認知可能會有一定偏差,並在反芻性思維中被不斷誇大。自助讀物能幫我們找出誇大思維,評估想法與現實是否吻合,進而找出其中的不合理性。比如,約朋友見面,對方遲到了,很多女性就會認為對方是個不負責任的人,難以忍受。此時可以結合對方平時的表現反思一下,看看這個想法是否準確。慢慢地,情緒就會平復下來。選擇自助讀物時,應花點時間瞭解作者的信息,最好是由健康專業人士、心理專家、臨牀醫生、科研人員寫的,以保證科學性。
二是尋求靠譜的社會支持。聊天、傾訴可以有效疏導壞情緒。心理治療中的人本主義治療,諮詢師大多數時間就是在“無條件關注式”傾聽來訪者,進而起到疏解壓力的作用。選擇社會支持的時候要謹慎,重點不在於關係遠近,而是對方看待事物的態度是否全面,性格是否開朗陽光。如果跟一個憤世嫉俗的人傾訴心聲,可能會變成一場“批鬥大會”。另外,傾訴也要適可而止,關鍵在於自我調心。
陳祉妍最後呼籲,國家要從中小學開始普及心理技能,比如自我放鬆訓練、積極情緒訓練等。這就像運動一樣,每個人都能學,每個人都要學,對人生頗有助益。(來源:生命時報)
標籤:
©本欄目文章內容及案例圖片均為愛無界或愛無界會員原創作品,版權歸廣州愛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及會員所有。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及引用,剽竊必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