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教育PK荷蘭教育:為什麼説“虎媽”教育是失敗的?
2018-05-03
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07和2013年兩項針對發達國家兒童幸福指數的研究顯示,荷蘭孩子的幸福指數最高。在調查的29個國家中,美國排名第26位。
2013年的調查報告指出,在兒童主觀幸福感的榜單中,荷蘭佔據首位,95%的孩子都對生活很滿意。
Rina Mae Acosta是來自舊金山灣區,是個亞裔美國人,還是兩個小孩的母親。她的歲數和《“虎媽”戰歌》的作者蔡美兒差不多。“虎媽”蔡美兒深受中國傳統教育影響,對待孩子十分嚴厲,其教育方式在美國社會引起廣泛爭論,到底該如何保障孩子的快樂童年。
與蔡美兒相反,Acosta和丈夫孩子住在荷蘭的一個小鎮上,她教育孩子的方式十分“懶散”。她允許孩子每天早餐裏都撒巧克力屑;允許幾個從四歲到20個月不等的孩子自己在院子裏玩耍,沒什麼時間限制。
Acosta説:“我猜我可能是「亞裔虎媽」中一個失敗的例子”。我們知道,在中國,一提到“虎媽”,大家就會覺得:這媽媽一定對孩子的要求特別嚴格,她家孩子學習肯定特別好,但是在美國,這個詞就帶有那麼一點貶義了,例如米叔之前在這篇文章中的描述:《為何“中國媽媽”在美國成了貶義詞?值得每個父母反思》。
現在,Acosta和Michele Hu tchison,一位在荷蘭帶着兩個孩子的英國人合著了一本書——《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:幫助孩子,荷蘭父母如何做得少而做得好》,希望可以將荷蘭的育兒秘密更廣泛地分享。
知名財經新聞網站Market Watch雜誌採訪了Acosta,讓我們看看這位荷蘭母親的教育有什麼地方可以學習:
Market Watch:你的書裏説,都是關於“hagelslag”(巧克力屑)這樣的瑣事。為什麼早餐吃有巧克力碎屑的麪包對荷蘭孩子的幸福至關重要呢?
巧克力屑是荷蘭早餐中常見而深受歡迎的食物。
Acosta:誰會因為早上第一件事是有巧克力吃而不開心?但更重要的是:讓孩子明白,做任何事都要適度。如果對孩子過於放縱,他們就不知道什麼不該做,孩子應當學會更好地自我控制。
比如我那個四歲的孩子,因為他知道他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可以吃到有巧克力的早餐,他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。給他兩片面包他就會很開心,而且就算我把整盒巧克力屑放在桌子上,他也不會吃太多。
Market Watch:所以你看似創建了一個更自由的環境,實則在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規則?
Acosta:我認為快樂的孩子需要有規矩來限制,但是在這個規矩之內,也需要給他們大量的自由。
最快樂的孩子不是那些很有錢有特權的孩子——事實上,我認為那些被寵壞的孩子往往最不快樂的。那些孩子覺得世界欠他們一切。他們總想要最新最貴最高檔的玩具和最大的生日派對。
而在荷蘭,中產階級的孩子知道,即使他們很想要這些東西,他們也必須靠努力獲得。
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“國王日”,全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,為了慶祝荷蘭皇室的生日。
每個人都會身着橙色和大家聚會,除此之外,整個國家也會變成一個巨大的跳蚤市場。此時孩子們也有自己的天地,他們可以在那裏買賣玩具。你可以看到很多七、八歲兒童在售賣他們的玩具或蛋糕。孩子們的價格差不多是25分左右,一歐的話就很多了。無論多少錢,重在讓他們明白錢的價值和簡單事物中的快樂。
Market Watch:荷蘭的孩子是怎麼做到每天早上吃巧克力還不胖的?他們的肥胖率在世界範圍內是很低的。
Acosta:他們騎自行車去學校。學校一般有45分鐘的課間休息,他們會去外邊玩耍。通常在校的第一年,學校會鼓勵孩子們建立自己的活動。
父母們決定孩子們去誰家裏玩,什麼時候接送孩子。在此期間,孩子們不受家人影響和同學一起玩耍。家長們希望孩子出去玩,因此也會保證活動區域的安全。
Market Watch:作為一個亞裔美國人,你在這裏作出最大的改變是什麼?
Acosta:我從小就有要成為一位好的母親的想法,我對孩子也一向小心謹慎,有時很焦慮。“焦慮”在美國文化中,是一個好母親的象徵。在某種程度上,這是母親“鬥爭”的標誌,美國媽媽甚至會因擔心孩子而感到自豪。
並不是説荷蘭的父母不擔心孩子。同所有的父母一樣,他們都有自己的憂慮。不同的是,他們會採取務實的辦法去評估風險、採取對策。與僅僅擔心或試圖控制一切的父母相比,他們會讓孩子從小就明白各種事情的風險。
在交通安全這個問題,在荷蘭,會從孩子兩歲開始教他們交通規則。比如自行車道在道路右手邊。游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,因為荷蘭被海洋包圍,所以孩子們從四五歲開始,就有游泳的證書以保證不會溺水。
Market Watch:那麼在嬰兒的教育方面,荷蘭有什麼特別之處呢?
Acosta:我看過公共衞生和兒科專家Sara Harkness和Charles Super的研究,我意識到很多美國嬰兒其實在發育中被“過度刺激”。太多人強調在年幼時的認知發展。
但世界對於成人和嬰幼兒來説是不同的,外賣食物對於父母來説是一種放鬆,而對於一個新生嬰兒來説,不出門的世界已經足夠刺激和有趣了。
Market Watch:那青少年呢?
Acosta: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,荷蘭家長和孩子們之間的溝通和開放。兩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關於“毒品”和“性”這兩個問題。荷蘭家長可以與孩子談論一切,父母更願意孩子們從他們這裏獲得信息。
在荷蘭,青少年通常允許和戀人一起過夜,因為荷蘭的家長希望青少年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裏成長。值得一提的是,荷蘭青少年性病率是全世界最低的。
他們開始性行為的年齡並沒有比美國的同齡人更早,因為有正確的引導和開放的態度,他們真正開始“第一次”時通常有更積極的體驗。
父母和孩子之間,任何話都可以説出來,而不是一切任由孩子去做,一切都隨便來——“溝通”讓荷蘭的孩子不那麼叛逆。
Market Watch:美國的性教育還是很保守,荷蘭父母的方法是什麼?
Acosta:荷蘭是歐洲性教育的典範。他們打敗了南歐的法國、意大利和西班牙。荷蘭一直很重視性教育。從孩子四歲開始,就會適當教他們一些性別知識。
他們會學習的不同的人、不同的感覺,什麼是合適的接觸,什麼是不合適的,還有當他們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如何發聲:其實很簡單,因為一個孩子也不想陌生人摸她的手臂。
學校裏也有整整一個星期關於性教育的課程,孩子的年齡從4到12歲。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,課程內容變得更加詳細、主題更加明確。而我呢,比較喜歡在孩子四歲的時候就開始這種教育,幫助孩子理解“界限”的重要性。
Market Watch:你的書裏強調了一句荷蘭的諺語,“做人要有一顆平常心”,你是如何將這個理念延伸到教育的?你知道一些評論將這解釋為你做為外來移民,融入社會時緩解壓力的一個辦法。
Acosta:並不是説荷蘭的父母缺乏上進心,這是一種長久的誤解。“平常心”可以簡單地翻譯不故作姿態,在生活中不擺什麼架子。“平常心”是阿米莉亞公主可以像荷蘭的其他孩子一樣騎自行車去上學。
父母不會強迫孩子,但如果一個孩子很聰明或者很上進,他們會獲得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支持。這種“平常心”幫助荷蘭贏得了化學和物理的諾貝爾獎,幫助他們在建築、設計和醫學方面世界領先,幫助他們在歐盟內獲得了很多話語權。
當然,荷蘭的父母也像全世界的父母一樣望子成龍。但是荷蘭認為“快樂”是“成功”的要訣,在荷蘭,“幸福”、自我意識、內在動機、獨立自主,以及和家人朋友的積極聯繫,都是塑造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然而,在我們的現代文化中,“成功”往往被視為通往“幸福”的方式。
標籤:
©本欄目文章內容及案例圖片均為愛無界或愛無界會員原創作品,版權歸廣州愛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及會員所有。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及引用,剽竊必究!